中国古人习惯将天星与地上的侯国、州域和人物配对,通过天文占测人事。他们会根据日、月或某星的运动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地点或人物,判断吉凶祸福。这种根据天星分配人间行政区域的方法叫做分野。分野所依据的方法和理论始于汉朝(公元前 206 年–公元 220 年),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,这一分野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,导致分野的紊乱和行政划分的困难。唐代(公元 618–907 年)重新调整了各地所属分野,并一直沿用到后世。《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》是现存少见的明初刊本,由刘基创作于明初时期,并在明洪武 17 年(1384 年)进献给明朝的第一位皇帝——洪武皇帝。本书的汇编方式十分独特,因为它尝试根据明朝钦天监所分配的州郡所对应的十二星宿,来划分地域。其内容与之前的著作《唐书天文志》大致相同。作者以唐书(约 941 年)和晋书(约 648 年)天文志为基础,分别介绍了十二星宿的位置所对应的行政分野。星宿的含义与起源取自二十八星宿,以重要人物、历史国家和鸟图腾命名。由于洪武皇帝定都江苏南京,因此作者首叙吴越分野。此后,有些地方志常常以当地所属的天星分野描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。所以《续修四库全书》将本书归类于史部地理类。本书记述了元末明初时期行政分野的变化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。本书有 24 卷,共 10 册。
在线阅读>>>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国立中央图书馆
注:此PDF源文件及更多介绍参考: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
整理来源:国立中央图书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