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之门传承传统文化  传播宇宙文明
首页>礼乐概论>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雅乐,顾名思义就是典雅纯正的音乐,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,一般主要用于帝王祭祀和典礼的音乐。
武德年间,李唐初创,在当政者孜孜不倦的治理下,被起义活动重创的经济、军事等逐渐复苏,唯独礼乐停滞不前,只能沿用旧制。然唐高祖李渊,不满足于此,常发出喟叹“礼乐之作,盖圣人缘物设教,以为撙节,治之隆替,岂此之由。”

朝臣以陈亡国为玉树后庭花,齐亡国时为伴侣曲为例,分析乐既能被人的情绪影响,又能影响人的情绪。由此,唐高祖李渊便派人斟酌南北,考以古音,作大唐雅乐。

唐高祖对礼乐一制高度重视,为振兴礼乐,他在蓬莱宫内专设内教坊,主教雅乐,除了统治者的推崇,雅乐的发展还得益于文物昌盛,道不拾遗的社会环境。而且唐朝重视科举考试,在制度的支持下,文人才子层出不穷,他们的出现也给雅乐注入了新的力量。


雅乐用途与起源

雅乐主要用于郊社、宗庙、乡射。所谓郊社,是指天子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。《礼-中庸》:“郊社之礼,所以事上帝也。”

宗庙,是指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、举行祭祀的地方。乡射,天子以射礼简选诸侯,以下德行能否?《礼记·射义》记载“天子以射选诸侯”。

总体而言,它用于吉礼(祭祀祖先)嘉礼(皇帝纳后)与宾礼(迎接使臣)。

唐朝雅乐文化通伦理,易风俗,有歌颂功德,慎怀追远之能,故通常被儒家视为礼乐文化的核心之一。雅乐并非寻常音乐,它是乐舞、乐歌、乐器相配合共同演奏的结果,其乐调、乐服、乐律、乐器均有特殊约束。

但雅乐并非隋唐时期的产物,它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周,就当时而言,雅乐还是巩固阶级制的工具,其规格和形式均因当事人身份地位而改变。延续到唐朝,雅乐成了风华绝代的文化。

《唐会要》中记载:“高祖受禅,军国多务,未遑改创乐府,尚用隋氏旧文。武德九年正月十日,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孙,考正雅乐,至贞观二年六月十日,乐成,奏之。”
由此,雅乐便在唐朝盛行。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便是“十二和”。“十二和”便是指《豫和》、《顺和》、《永和》、《肃和》、《太和》、《舒和》、《休和》、《昭和》、《雍和》、《寿和》。

除十二和外,十五和也破有名气。

《通典》中对十五和记载说:“至开元中,又造三和乐,共十五和乐,其曰,元和、顺和、永和、肃和、雍和、寿和、太和、舒和、休和、昭和、裓和、正和、承和、丰和、宣和。”

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
雅乐调式

雅乐调式也有其特色,它在传统五声,音阶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的基础上,再做加工,将徵低半音-变徵;将宫低半音-变宫,由此便构成七声调式“宫、商、角、变徵、徵、羽、变宫”。唐代乐律一改隋朝的黄钟专用,将南北乐律做整合,让七阶乐律得到广泛应用。

雅乐的乐器种类繁多,通常有筚篥(bili,都读四声)、龙笛、笙、羯鼓、钲鼓、太鼓、琵琶和筝。

《乐府杂录》中也有对悬挂于乐器上簨(sun,三声)虡(ju,四声)的描述,簨虡上有孔雀羽毛与彩色流苏的装饰,其上有金铜镀色,极其奢侈华贵。雅乐六悬规模盛大。

《唐六典·太常寺》中记载:“大唐造蓬莱宫成时,充庭七十二。武后还东都,乃省之。皇后庭诸后庙及郊祭并二十架,同舞八佾。”

雅乐的乐曲分为序、破、急三个乐章。

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
雅乐的方式和常见装束

雅乐的方式也有讲究,手上方式包括交手、合手、牵引、伏肘、去肋、振肋、打腰、卷手、打手;脚上方式包括落、押脚、追脚、踊、踏、立、跪、飞、行走。

除此之外,演奏时的服装也包括多种,其中套装装束、蛮绘装束、贯头衣装束最为常见,左方舞为红色,右方舞为绿色,文舞配套装装束,武舞曲配蛮武装束、贯头衣装束。

文舞代表为《九功舞》,武舞代表为《七德舞》,此二者不仅用于雅乐,还常用于燕乐。雅乐文化的服装要求,看似附赘悬疣,实则有大学问,正因为这份繁琐,雅乐才被人如此推崇。

雅乐管理机构

雅乐存在其管理机构被称为“太乐署”。

《唐六典》中有关太乐署规模的记载说:“令一人,丞一人,府三人,史六人,乐正八人,典事八人,掌固六人,文舞二舞郎一百四十人。”隋朝之前,文舞二舞郎皆为贵族男子,隋朝时,文舞二舞郎多为官宦子弟。唐朝时,文舞二舞郎便由普通男子顶替,这也标志着雅乐逐渐与平民接轨。
太乐署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出演乐人,负责雅乐演出,雅乐表演人员由协律郎、太乐令、文舞二舞郎、演唱人员、伴奏人员组成。其中协律郎负责掌握节奏统筹指挥,太乐令负责设置雅乐的乐悬,文舞二舞郎则负责表演。

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雅乐乐队分类

唐朝时表演雅乐的乐队,又可分为乐悬乐队、登歌乐队、鼓吹十二案乐队和文舞二舞乐队。其中乐悬乐队又可分为宫悬乐队和轩悬乐队。

《唐六典》中记载宫悬乐队说:“镈锺十二,编锺十二,编磬十二,凡三十六有虡。(宗庙与殿庭同,郊丘、社稷,则二十虡,面别去编锺、磬各二虡也。)东方、西方,磬虡起北,锤虡次之;南方、北方,磬虡起西,锤虡次之。”

宫悬乐器有镈(bo,二声)钟、编磬、编钟、建鼓、祝、笛、箫、埙、琴、瑟、筝、筑。轩悬较宫悬简单,只有镈钟、编磬、编钟、建鼓。登歌乐队被分成登上和登下两部分,其中登上负责登歌、钟、磬、节鼓、琴、瑟、筝、筑;登下负责笙、箫、和箫、篪、埙。

鼓吹十二案乐队是由十二个鼓吹小队组成大型乐队,文舞二舞乐队主要为文舞二舞郎,其中文舞翟、鼗(tao,二声)鼓、铎、金钲、铙、相、雅,武舞负责干、鏚(qi,一声)、旌、鼗、铎、金錞、铙、相、雅。

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传承千年,当属唐朝时期最为经典

小结

唐朝雅乐蓬勃发展,其中最出名的便是《秦王破阵乐》、《庆善乐》和《上元乐》。《秦王破阵曲》声音激昂,《庆善乐》慢文细里,《上元乐》舒缓优雅,三者各有其特色。

唐朝时期,雅乐家喻户晓,可渐渐的礼乐形式层出不穷,雅乐的地位也开始出现动摇,雅乐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也逐渐体现出来,且雅乐中,正平和在愉悦普通百姓方面,它远不如轻快活泼的胡乐。

而唐朝安乐的社会环境,虽然让雅乐蓬勃发展,可其海纳百川的特性,但也让雅乐的生存受到冲击。传至今日,这种宣传礼教,维护封建统治的特殊文化,已经逐渐消亡了。

参考文献:《礼记》《唐会要》《旧唐书》《通典》《乐府杂录》《唐六典》

转自:一更历史​

标签: 雅乐

热门阅读

  • 推背图

    推背图

    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,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,两位预言大师 ...

  •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

  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

    系神仙传记类著作,撰者不详。全书共七卷,内搜集道、儒、释三教圣贤 ...

  • 山海经

    山海经

    记载我国古代神话、地理、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物产、宗教、医药、民俗 ...

  • 永乐大典.卷13872-13875.贲字

    永乐大典.卷13872-13875.贲字

    永乐大典.卷13872-13875.贲字.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...

  • 三才图会

    三才图会

    由明文献学家、藏书家王圻及其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。此书成 ...

  • 几何原本

    几何原本

    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。此本共十五卷,前六卷为 ...

  • 本草纲目

    本草纲目

    明李时珍撰,是中国历史上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。全书共五十二卷,附插 ...

  • 芥子园画传

    芥子园画传

    又称《芥子园画谱》,是清代绘画技法图谱,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 ...

  • 伏尼契手稿

    伏尼契手稿

    《Voynich manuscript》(伏尼契手稿)是一本内容 ...

  • 金瓶梅词话

    金瓶梅词话

    是《金瓶梅》现存最早的版本系统,为明万历四十五年东吴弄珠客及欣欣 ...

  • 天工开物

    天工开物

   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,也是古代一部综合性 ...

  • 朱子全书

    朱子全书

    由清李光地等奉敕编。是书将朱熹文集、语录进行整理分为学、大学、论 ...

  • 日寇暴行实录

    日寇暴行实录

    1938年7月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编辑出版的《日寇暴 ...

  • 钦定协纪辨方书

    钦定协纪辨方书

    由清代允禄等奉敕编撰。协纪辨方是指协调和辨识人与天时、地利各方面 ...

  • 武备志

    武备志

    为明朝茅元仪辑,全书共240卷,约200余万字,图738幅,是中 ...

  • 老子道德经

    老子道德经

    明代中叶崇尚古学,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而外,《六子》亦属热门,一再 ...

  • 地狱绘卷

    地狱绘卷

    此卷是安政2年觀像执笔的《地狱绘卷》通过漫画首发描绘了地狱的各种 ...

  • 元曲选

    元曲选

    明人臧懋循所编《元曲选》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总集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 ...